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目睹中国同胞受欺凌后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故事。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展现了周恩来年少时的远大抱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距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理想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并从中汲取力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周恩来同志生平事迹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这位伟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周恩来小时候为什么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以此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尝试借助工具书解决。
2. 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思考问题: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三)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1. 学习第一部分(租界见闻)
- 仔细阅读描写租界的段落,找出反映社会不公现象的具体语句。
- 讨论交流: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 教师补充介绍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知识。
2. 学习第二部分(立志读书)
- 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注意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心情。
- 小组讨论:你觉得周恩来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 全班分享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3. 学习第三部分(实现理想)
-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周恩来后来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 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我的中国梦”。鼓励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理想,并说说自己打算如何为之奋斗。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租界见闻 → 立志读书 → 实现理想
胸怀天下、矢志报国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优美句子,积累语言材料;
2. 查阅更多关于周恩来的故事,撰写读后感一篇;
3. 设计一张手抄报,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实际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