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出自《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所著,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修身》篇主要论述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完善来实现道德上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
原文: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译文:
见到善行,要认真地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看到不良的行为时,要严肃地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果自身有善行,就应坚定地保持并欣赏它;如果有不良的行为,就应当感到羞耻并改正。因此,批评我不当之处的人是我的老师;认可我的正确做法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则是我的敌人。
以上就是《荀子·修身》的部分内容及其翻译。这段文字强调了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不断的自我检视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