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理解中,《螳螂捕蝉》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道理,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
原文回顾: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树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问题解析:
1. 少孺子为什么选择用“怀丸操弹”这种方式来劝说吴王?
答案:少孺子害怕直接劝说会触怒吴王,因此他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引起吴王的兴趣,又能避免直接冲突。
2. 寓言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在追求眼前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情时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影响。
3. 吴王最终决定停止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吴王被少孺子讲述的故事所打动,认识到攻打楚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并且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危险,因此决定停止军事行动。
总结:
《螳螂捕蝉》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教导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既要关注眼前的利益,也要警惕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智慧的力量,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只要运用得当的方法,就能够达到目的。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教训,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聪明且谨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