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杜牧对秦朝暴政的批判态度。
- 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 理解“赋”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其语言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
-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兴亡与人民福祉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 分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 难点:
- 理解“以史为鉴”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与批判。
- 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节奏与情感表达。
- 讲授法:教师讲解背景知识、字词释义及篇章结构。
-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基础理解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阿房宫遗址图片或相关历史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对阿房宫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为何被毁?”引出课题。
2. 作者与背景介绍(10分钟)
- 介绍杜牧生平及其所处时代背景。
- 解释“赋”的文体特点,说明本文属于“咏史抒怀”类散文。
3. 初读课文(15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重点讲解难词、难句,疏通文意。
4.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 布置预习任务:找出文中描写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与情感体验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精读课文(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奢华来揭示秦朝的暴政。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情感升华(10分钟)
- 讨论:“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目的是什么?”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以史为鉴”的意义。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 总结全文主旨,强调文章的现实意义。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谈谈对“历史教训”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
一、作者简介:杜牧,晚唐著名文学家
二、文体特点:赋——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三、内容主旨:借古讽今,警示后人
四、写作手法:对比、夸张、排比
五、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文言词汇理解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训练。
备注:本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的引导,力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