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宽扁担长绕口令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板凳宽,扁担长”这一经典绕口令的发音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度和语速控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感知能力。
4.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正确朗读“板凳宽,扁担长”的发音,尤其是“板”与“扁”、“凳”与“担”的区分。
- 难点:在快速连读中保持清晰准确的发音,避免混淆。
三、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含绕口令文字及音频)
- 黑板或白板
- 学生练习卡片
-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轻松的语气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绕口令’。你们知道什么是绕口令吗?就是一句话,说起来有点难,但只要多练几遍,就能说得又快又准!”
接着,教师出示“板凳宽,扁担长”,并让学生尝试跟读。
2. 初步学习(10分钟)
教师分句讲解绕口令
- “板凳宽”:注意“板”是第三声,“凳”是第四声,要读得清楚有力。
- “扁担长”:注意“扁”是第三声,“担”是第一声,发音要平稳。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并纠正发音错误。可采用“师生对读”“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兴趣。
3. 分组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朗读绕口令。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互相点评,增强互动性。
4. 提升难度(10分钟)
在熟练掌握基础版本后,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变化,如:
- 加快语速,看谁说得最流利。
- 加入动作表演,边说边做“搬板凳”“挑扁担”的动作,增加趣味性。
- 尝试改编绕口令,如“板凳宽,扁担长,板凳不压扁担,扁担不压板凳”。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音准确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练习,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板凳宽,扁担长”这一绕口令。通过分层练习和互动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今后可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类似的绕口令,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板凳宽,扁担长”,并录音上传至班级群,教师将进行点评与反馈。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适用于小学低年级或初学者的普通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