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老鼠阿姨的礼物》含反思】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理解“分享”与“帮助他人”的意义,初步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意识。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同伴的关爱之情,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3. 能力目标:能够认真倾听故事,积极参与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 故事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
- 动物图片(如老鼠、小兔子、小熊等)
- 小礼物道具(如小卡片、糖果模型等)
- 背景音乐(轻柔的儿歌)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提问:“你们见过老鼠吗?它是不是很可爱?”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老鼠的印象。接着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出故事主题:“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老鼠阿姨’的故事,她会送什么礼物呢?”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老鼠阿姨的礼物》的故事:老鼠阿姨在冬天来临前,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准备了温暖的礼物,有围巾、帽子和食物。她把礼物分给小兔子、小熊和小松鼠,大家非常开心,也学会了分享和感恩。
3. 提问互动(5分钟)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 “老鼠阿姨为什么会给小动物们送礼物?”
- “你愿意像老鼠阿姨一样帮助别人吗?”
- “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感谢老鼠阿姨?”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4. 情景表演(7分钟)
请几位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其他幼儿观看并模仿他们的动作和语言。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5.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老鼠阿姨一样,帮助别人。”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游戏,每人选择一个小礼物送给身边的朋友或老师,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为主线,通过讲述、提问、表演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分享”与“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在角色扮演时不够自信,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另外,在延伸活动中,有些孩子对“送礼物”这一行为理解不深,可能需要在后续活动中进一步强化。
今后在设计类似活动时,可以提前准备更丰富的教具,增加互动环节的多样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五、教学建议:
- 可结合节日或特殊日子(如圣诞节、春节)开展类似的分享活动,增强教育意义。
-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 在日常生活中多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