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春天来了,果园里的果树都抽出了新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农李大爷站在自家的桃园里,看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桃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孩子们,今天我要教你们一个重要的道理。”李大爷对围在他身边的几个孩子说,“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孩子们好奇地凑过来,纷纷问:“爷爷,剪枝有什么学问啊?不就是把树枝剪掉吗?”
李大爷笑着摇摇头:“可不是这么简单。你们看这棵桃树,枝条太多,叶子太密,阳光照不进去,花也开得不多,果实自然就长不大。”
孩子们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舍’与‘得’。”李大爷继续说道,“有时候,我们不能只顾着让树长得快,而要适当修剪,让树有更合理的结构,这样它才能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子。”
孩子们听得入神,李大爷又指着另一棵树说:“你看这棵树,虽然枝条少一些,但每根枝条都伸展得很好,阳光充足,花也开得多,果实自然又大又甜。”
这时,一个小女孩忍不住问:“那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剪,什么时候不该剪呢?”
李大爷笑着说:“这就需要经验了。比如春天是剪枝的好时机,这时候剪枝可以促进新枝的生长;秋天则不宜过多修剪,否则会影响树木的越冬能力。”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头。
“其实,不只是种树,做人也是一样的。”李大爷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剪枝’,去掉不必要的负担和杂念,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从那天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剪枝的技术,更懂得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智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