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0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让学生初步了解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情绪,能够用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音乐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动、创等多感官参与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小猫”活泼、可爱的情感,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圆舞曲的节奏特点,能用动作或乐器模仿音乐节奏。
- 难点:在音乐中表达出小猫跳舞的轻盈感和趣味性。
三、教学准备:
- 教具:音响设备、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打击乐器(如铃鼓、沙锤)、图片或视频素材。
- 学具:每人一张音乐节奏卡、绘画纸、彩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片段,提问:“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初步聆听与感受(8分钟)
再次完整播放音乐,鼓励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听后的感觉,比如“轻快”、“有趣”、“像在跳舞”等,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联系。
3. 节奏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带领学生拍打节奏,模仿音乐中的节拍。可以分组进行,一人拍手,一人拍腿,形成简单的合奏效果,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
4. 动作创编(1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模仿小猫的动作,如跳跃、转圈、伸懒腰等。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身体语言表现“小猫”跳舞的样子。教师可录制学生的表演,供课后回顾。
5. 音乐创作(10分钟)
学生分组,利用打击乐器为《跳圆舞曲的小猫》伴奏,尝试加入自己的节奏创意。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感受,总结圆舞曲的特点以及如何用身体和乐器表现音乐。布置课后任务:画一幅“跳舞的小猫”的画,并写下自己对这首音乐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感官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节奏练习和动作创编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较好地表达音乐情绪。但在个别学生中,节奏感仍需加强,今后可设计更多节奏游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
```
——音乐与动作的奇妙结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
七、附录(可选):
- 音乐推荐:《小星星变奏曲》《春天圆舞曲》等经典圆舞曲作品。
- 延伸活动:组织“小小音乐家”展示会,邀请家长参与,增强家校互动。
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与创造,力求在音乐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让音乐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一部分。